a8体育直播-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初秋的北京,天气微凉,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,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明亮的灯光下,十余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孩子们手持花剑,或弓步直刺,或防守还击,剑尖碰撞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,场边,一位气质干练、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静静观察,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,她,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。
“看,那个穿红色防护背心的小女孩,上周还因为太久没训练有些畏缩,今天已经能主动进攻了,这种重新找回的勇气和快乐,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。”训练间隙,王钰指着场内,语气中满是感慨,作为北京市击剑运动发展的推动者之一,同时也是青少年击剑教育的长期践行者,王钰近来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一项核心工作中:帮助因特殊时期而中断训练的孩子们,克服心理与体能的双重挑战,安全、自信、快乐地重返他们挚爱的剑道。
重返剑道,首要的是“安心”
过去一段特殊时期,对依靠场馆、需要面对面实战训练的击剑运动冲击巨大,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与线上学习,使得许多小剑客的训练被迫按下“暂停键”,王钰坦言,协会和各大俱乐部在期间虽然努力组织了线上体能课、技术理论讲解,甚至“云挑战赛”,但都无法替代真实的剑道氛围。“击剑的魅力,很大程度上在于那种即刻的、充满不确定性的实战对抗,在于与教练、伙伴的眼神交流与身体互动,这是隔着屏幕无法获得的体验。”
随着社会生活逐步回归正轨,场馆重新开放,如何让孩子们顺利“回归”,成为摆在王钰和整个北京击剑界面前的紧迫课题。“我们发现,回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”王钰分析道,“部分孩子出现了明显的体能下降、技术生疏,更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层面的变化:有的产生了畏惧情绪,害怕被击中,害怕失败;有的失去了往日对训练的专注与热情;还有的因为长时间缺乏规律运动,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需要重新建立。”
面对这些挑战,王钰强调,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绝对安全、支持性的环境,让“安心”成为回归的第一步。“我们要求所有教练员,在初期绝不能急于求成,一味强调技术和成绩,首先要做的,是观察、倾听,与每个孩子沟通,了解他们中断训练期间的经历和当下的感受。”协会为此专门组织了多次教练员培训,重点聚焦于青少年运动心理辅导,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疏导紧张情绪,重建对剑道和同伴的信任。

重塑乐趣,让训练像游戏一样吸引人
在王钰看来,击剑本身是一项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运动,恢复训练的关键在于重新点燃孩子们内心的热爱。“我们不能让回归训练变得像‘补课’一样枯燥,乐趣,是最好的驱动力。”
为此,她和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训练方案,传统的热身跑被融入情景故事的“探险游戏”取代;基本功练习结合了节奏明快的音乐和分组竞赛;技术分解训练则模仿电子游戏的闯关模式,每掌握一个动作要领就算“解锁”一个新技能,获得相应奖励。“我们甚至引入了‘角色扮演’,让孩子们扮演他们喜欢的击剑明星,在模仿中学习战术。”王钰笑着说,这些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,训练场上的笑声明显多了起来。
协会鼓励俱乐部在恢复初期,适当降低训练的强度和对抗性,增加更多基础性的步法、手法练习和条件实战,逐步帮助孩子们找回“剑感”和身体记忆。“重点是建立成功体验,哪怕是稳稳地完成一次弓步,精准地格开一次进攻,我们都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,累积这些小成功,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。”
超越胜负,关注成长与收获

作为教育工作者出身的体育管理者,王钰始终坚信,击剑对于青少年的价值,远不止于竞技场上的输赢。“这项运动被誉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教会孩子们的,是礼仪、是专注、是独立思考、是面对压力的沉着、是尊重对手的品格,这些,才是能让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。”
在推动孩子们重返剑道的过程中,王钰和协会格外注重强化击剑的教育功能,他们组织“老带新”活动,让水平较高的队员分享自己的回归心得和训练技巧;举办小型内部交流赛,重点设立“体育精神奖”、“进步最快奖”,弱化纯粹的名次争夺;在每次训练和比赛后,引导孩子们进行复盘,不仅分析战术得失,更探讨情绪管理和意志品质的锻炼。
“我们有一个小男孩,以前非常好胜,输剑后会特别沮丧,中断训练再回来后,他反而变得平和了,他告诉我,‘王老师,我现在觉得能重新站在剑道上,和伙伴们比试,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,结果好像没那么重要了。’听到这样的话,我特别感动。”王钰认为,这种心态上的成熟,是特殊经历带给孩子们的另一份“礼物”,也是击剑育人功能的生动体现。
展望未来,构建更健康的击剑生态
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重返剑道,北京市的青少年击剑活动正逐步恢复往日的活力,各级别赛事陆续启动,俱乐部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,协会组织的暑期集训营也再度出现名额难求的景象,但王钰思考的,是如何让这股复苏的势头持续下去,构建一个更具韧性、更健康的青少年击剑发展生态。
“这次经历提醒我们,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训练体系。”王钰介绍,协会正在探讨将线上资源的优势与线下训练更紧密结合,例如开发家庭体能训练包、设立线上技术答疑平台等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不确定性,他们计划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,推动击剑进一步走进校园,丰富体育课内容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。
对于未来,王钰充满期待:“我们看到,孩子们带着笑容回到了剑道,他们不仅找回了技术,更找回了对运动的热爱、与同伴的友谊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,我们的目标,不仅仅是培养优秀的击剑运动员,更是通过击剑这把‘剑’,塑造身心健康、人格健全、充满活力的下一代,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,并在快乐中不断成长,这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追求。”
窗外,华灯初上,训练馆内,小剑客们的身影依旧在不知疲倦地移动、交锋,那清脆的击剑声,宛如一首充满希望的进行曲,诉说着回归的喜悦,也预示着北京击剑运动更加蓬勃的未来,而王钰,将继续作为那个默默的守护者和引路人,陪伴着这些孩子们,在长长的剑道上,书写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。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评论留言